Mary and Joy in Chinese Philosophy
As of 2024, All About Mary is no longer being updated with new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links may be outdated, and reflect the expertise, interpreta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ir authors, not necessarily of the Marian Library, International Marian Research Institute or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Visit the home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從基督徒的觀點看:聖母瑪利亞和中國哲學中的悅樂精神
Mary and Joy in Chinese Philosophy
- 蔡愛美修女 (MIC)
中國哲學有三大主流,就是儒家、道家和釋家(禪宗)。這三大主流,全都洋溢著悅樂的精神。雖然其所樂各有不同,可是它們一貫的精神卻不外「悅樂」兩字,這也是人類共同的渴望[1]。這篇文章首先要陳述三大主流的悅樂各有之特色,其次要從基督徒的觀點來解讀:為何童貞聖母瑪利亞是喜樂的見證。
儒家的悅樂
對儒家弟子來說,悅樂是一種心安,是修身養性、做一位君子的結果。喜樂也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基本上是因為一個人能夠實踐好義、謙和、守法的德行,舉止合乎禮教,動靜皆有智慧的結果。儒家追求和諧,認為四種最基本的人倫關係,即父子、師徒、夫婦、君臣(勞資)關係的和諧,就是悅樂的最高境界。儒家的目標在於成為君子,「君子學道則愛人」,因此唯有君子才能維繫這些愛的關係(金科玉律)。儒家認為喜樂的根源在於堅忍不拔地修身養性、善盡人倫關係中的一己之責,也就是要「忠」。換句話說,就是要以誠心,盡本分。
道家的悅樂
道家認為悅樂最主要是與自然(宇宙)的精神合一。和宇宙合一,從中找到靈修和玄學的根源,也就是所謂的「氣」,這樣就能達到「無為」的目標。人不要想發財,也不要想標新立異。逍遙自在、無拘無礙就是一種悅樂和完滿的自由。天(精神體)、地(大自然)、人之間能達到和諧,就會有悅樂。能帶來和諧、平安和愛的就只有「氣」。
釋家(禪宗)的悅樂
釋家(禪宗)有時看起來有點悲觀。許多規定都要求人克苦,像是不可吃肉、不可殺生、要坐禪、布施。人必須靠靜坐,除去心中各種讓人不喜樂、不平安的惡念與貪慾。透過這個過程,人可以達到「空」的境界,就是涅槃,那時一切慾望都不復存在。釋家(禪宗)認為死亡會讓人回想或回到另一個階段的生命,也是一種輪迴的過程。來生可以是行善的獎賞或作惡的懲罰。人會一直在輪迴中,直到達到涅槃,就是完全的「空」,這就是一種悅樂。
基督徒的喜樂
基督徒喜樂的根源是因為個人經驗到天主聖三白白賜下的愛。天主聖父是造物主,生命的施予者;天主聖子是贖世者,空虛自己,為救世人;天主聖神是聖化者,也就是「氣」。愛德的行動(對別人的愛)、懺悔(對自己)和祈禱(對天主)是天主子耶穌要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事。祂取了人形,來到我們中間,教導我們如何愛主愛人。祂向們徒們許諾:凡跟隨祂的,必找到喜樂。許多聖人,包括聖方濟亞栖栖,都領悟到真福八端的意義。所以聖方濟捨棄了一切,擁抱貧窮,也終於尋得喜樂。童貞聖母瑪利亞的生活中充滿活潑的信德、堅強的望德及對普世的愛德,使她成為最出類拔萃的喜樂見證。
瑪利亞,在信、望、愛德中做的喜樂見證
童貞聖母瑪利亞,全人類不分宗教、種族、社會階級的母親,是一個喜樂的見證人,因為她的喜樂不只是一種感官上的感覺,而是與耶穌整個人真實的相遇;她碰觸到的是生活的天主,而不是理論空談。根據福音的記載,瑪利亞受聖神感動,高聲頌揚天主,表達出她的喜樂。
事實上,信、望、愛三德是一體的。瑪利亞的望德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讓她能夠耐心、謙遜地接受天主的奧跡,也信賴天主,把一切默存在心中,反覆思索。即使在失望和黑暗的時期裡,她仍空虛自己,完全與天主合作,承行天主的旨意。從天使報喜到加爾瓦略山,瑪利亞的「是」不但告訴我們:天主已選定她做為聖子的母親,為了救贖人類;同時也向我們傳報勝利的凱歌,宣揚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那就是「天主是愛」。信德使人意識到十字架上被刺透的聖心所啟示的天主的愛,也使人萌生愛。愛是光明,因此能帶來喜樂 (參閱《天主是愛》通諭39號) 。[2]耶穌的母親瑪利亞把天主的光明-耶穌-帶給世界,向人們傳報和平與喜樂的喜訊。只要走耶穌的道路,傳報並實行耶穌的聖言,天主許諾在今時今地必得豐富的喜樂和百倍的報償。
[1] 參考資料取材自吳經熊博士所著《中國哲學之悅樂精神》(中英文) 出版社:上智文化事業1986, 67pp.
[2]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頒佈之《天主是愛》通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