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Mary, Mother of Sorrows: Mystery of Comfort and Hope

As of 2024, All About Mary is no longer being updated with new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links may be outdated, and reflect the expertise, interpretations and opinions of their authors, not necessarily of the Marian Library, International Marian Research Institute or the University of Dayton. Visit the home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瑪利亞----悲傷之母: 安慰和希望的奧跡作者: 路易嘉路擇錄,簡化 (Mary, Mother of Sorrows: Mystery of Comfort and Hope)

玛利亞----悲傷之母: 安慰和希望的奧跡 作者: 路易嘉路擇錄,簡化 Mary, Mother of Sorrows: Mystery of Comfort and Hope translated by Susan Tsui

Luxta crucem tecum stare
Ac me tibi sociale
In planctu desidero.

Fac ut portem Christi mortem
Passionis fac me sortem
Et plagas recolere.

我要和你一起站在十架旁邊。

我要參於你的悲痛。

讓我承受基督的死

讓我分擔祂的苦難

讓我數算牠的傷痕

像: 苦像(片段)

Man of Sorrows Geertgen tot Sint Jans

十年二十年前要談瑪利亞是悲傷之母是無法想像的, 也是不可能的。

這頭銜的輝煌期是在四五十年代。時光飛逝。今天它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大的層面。 世間充滿了悲傷。它散布在個人的內心深處,暗藏在不為人知的社會型態裡,也侵蝕整個地球的領域, 勝至遠及整個宇宙的範圍。在這些無形且不同層次的悲傷裡,母親悲傷特別突出。絕大多數人類的痛苦深刻地聚合在母親的心裡。從這個關鍵上著手,那麼早期基督傳統的瑪利亞典型,悲傷之母就值得我們進一步做較全面的瞭解了.

中古時期一篇有力的詩歌叫聖子高懸歌(Stabat Mater) (見首頁)是個好例子。從這首和其他類似的詩裡我們看到男性和女性之間的的互動和精神,從此我們有了一個清楚地結論:一位男詩人懇求一個女人,瑪利亞,幫助他確認,加入, 並參於另一個男人,耶穌的受難和死亡。

聖子高懸歌強調的是聖母的重要性。 更確切地說,在靈性的旅途上必需有瑪利亞。 基美(Gerald May) 說, ”在我的經驗裡,無論是那個教派的人, 沒有一個西方的靈性追求者在他的旅途中沒有得助於瑪利亞的。瑪利亞的聖像幫助男人和女人與神祗產生互動。只有男性的聖祇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聖子高懸歌(Stabat Mater)點出了一個重點: 瑪利亞提出了一個特殊的途徑, 讓信徒們明白耶穌基督的奧跡。由於他的脆弱,也是我們人的脆弱, 和我們同時又都有的強烈感覺或感受,她讓男信徒有機會和受苦並將死的耶穌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

像:

悲傷的人

Man of Sorrows Geertgen tot Sint Jans

(Gerald G. May, Will and Spirit: A Contemplative psycho, 147-8)

1. 掙扎—─瑪利亞對悲哀的第一個反應是掙扎。 瑪利亞的”好”不只是單純的接受;而是在啟開救贖之門時的主動參與。瑪利亞對悲傷的掙扎回應很清楚地就終結成了聖母尊主頌。在這詩裡我們看到了悲傷,掙扎,希望,勇氣和期望.

2. 臨在──當她分擔她兒子的痛苦時,瑪利亞陪在他身旁,沒有做任何其他的事。她在這裡主動的參與在場,包括了認知,瞭解,接受和愛。當所有的醫藥,社會,心理治療, 或任何其他可行的方法都失效的時候, 人的基本需要就脫穎而出。那就是被認知,被瞭解,被接受,被愛。

3. 這些要素就是瑪利亞臨在的內涵。 延伸──瑪利亞對痛苦一個深刻的回應是對周遭的注意和關心。聖經故事在這方面是說得很相當清楚的。在若望福音裡的十字架旁,她面對的是最大的失落。就在那一刻,她暢開了她的懷抱,接受了耶穌的愛徒。這象徵著她成為所有門徒的母親。當她面對最大的痛苦時, 她將她的愛及關懷延伸了出去。

雕像

痛苦之母

4. 歸順-──瑪利亞對天主的歸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她不靠自己控制事情和成果. 從信心的角度看,她從根本上承認天主的大能。從希望的角度看, 不僅僅是一個對現在的延伸, 更是對未來的重建。從愛的角度看, 它意味著一個運動, 這運動是要把絕對愛我們, 無條件愛我們的那個人按天主的旨意和我們人聯成一體。

Pieta detail of the Marian altar in the Lady Chapel, Frankfurt, Germany

痛苦的奧跡是與天主合一,和與世俗隔絕的奧跡。整體上來說,在我們深省的時候,瑪利亞會出現在我們的思維裡:為了和耶穌的受難, 他的死亡,和他的昇天結合在一起。也為了當我們有類似的掙扎和痛苦時能彼此結合在一起;為了關注到更大的世界時能結合在一起。瑪利亞對人的安慰主要是天主的聖事: 它包括天主的憐憫, 天主的持久性,天主的應許和支持的。

瑪利亞享光榮並昇天了, 怎麼還是悲傷之母呢?在憶起基督光榮昇天的形象時,祂是一直承受著受難的痛苦的。祂是得榮耀了,但仍然承受著痛苦。因為奧跡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和復活。同樣的,瑪利亞是蒙召昇天(virgo assumpta=assumption), 也是悲傷之母(mater dolorosa=mother of sorrows). 她的苦難和悲傷造究了她的榮耀。她是”希望的標誌,朝聖者的安慰。”

著者: Louis J. Cameli, 原文刊登在Chicago Studies, 27,1:April, 1988, 3:15. 摘錄刊登在:The Marian Library Newsletter, Spring, 1991.